清华-北师大教师论坛聚焦儒家经典
来自两所著名大学的教员学者将于4月17日星期二汇聚一堂,就儒家经典进行学术对话和辩论。
此次学术论坛由威廉玛丽孔子学院主办,是中国文化学期的高潮活动,是一系列精彩的文化和学术活动,以庆祝今年春天威廉玛丽孔子学院的盛大开幕。来自该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BNU)的九位学者将分成三个小时的小组,研究传统中国的儒家经典,它们在日本的跨文化影响,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在当今现代时代的应用。
该活动免费向公众开放,于下午2点在Reves国际研究中心(Reves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开始。为母语为中文的人士提供英文翻译。
“来自中国的学者有他们的观点,我们在这里有我们的观点,所以这是学院和社区在更深层次上进行跨文化交流、对话和理解的机会,”WMCI主任唐艳芳说。
在该学院教授中国研究课程的唐教授说,这次活动“也利用了威廉玛丽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是两国两所伟大的学校,拥有各自领域的顶尖学者和专家这一事实。”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排名前十的大学之一,是WMCI的合作伙伴大学,于2011年8月宣布开放。
论坛首先由国际事务副教务长、里夫斯中心主任斯蒂芬·e·汉森(Stephen E. Hanson)发表主题演讲,比较西方和传统儒家哲学中的时间概念。传统的儒家经典主题过渡到第一个小组,将讨论《易经》。唐说,这本古书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至今仍被中国人用来衍生他们的思想、世界观、精神和人生价值观。
“《易经》就像中国文化的圣经,”唐说,并补充道,“这本书的影响无处不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从风水、武术到建筑、医学、文学和哲学。”
中国易经研究的顶尖学者郑望庚和威廉玛丽艺术与艺术史助理教授吴欣将与唐一起参加小组讨论。郑将讨论《易经》对中国文化的整体影响,唐将探讨《易经》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吴将讨论孔子学院,即教授和传播包括《易经》在内的儒家经典的地方。
下午3点30分,第二个小组讨论儒家思想及其在中国和邻国日本的影响。W&M大学的日本研究教授Tomoko Connolly和Eric Han将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震一起参加,他是中国的名人,因在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中发表演讲而闻名。专攻文化人类学的康诺利将讨论儒学在日本的影响,而来自历史系的韩教授将重点讨论儒学及其在世纪之交的接受情况。姜教授将介绍儒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最后的小组讨论于下午5点开始,并以儒家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作为论坛的结束。W&M大学政治学教授郑廷杰(T.J. Cheng)通过经济和政治视角对儒学进行了独特的分析。专门研究舞蹈的客座教授艾米丽·威尔科克斯(Emily Wilcox)将讨论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中国舞蹈和流行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将概述中国哲学的一般特征并作总结发言。
唐说,WMCI计划在未来举办更多关于儒家经典和其他学术主题的教师论坛。
她说:“学术参与和合作是WMCI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威廉玛丽和WMCI来说非常具有象征意义,有助于促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