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斯在网络方面的专业知识在GRI中国会议上大出所彩
公共政策高级讲师亚历山德拉·“亚历克斯”·乔斯及其合作者最近发表了一项研究,利用网络分析来研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套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工具。
乔斯教授和她的团队在今年6月由W&M全球研究所(GRI)和AidData主办的关于中国全球影响力的会议上发表了演讲。GRI主任、希尔顿国际关系教授迈克尔·蒂尔尼(Michael Tierney)称,该报告是我在会议上看到的“最令人兴奋的一项新研究”。
在2013年底开始的“一带一路”倡议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官方发展融资捐助国。中国每年的官方承诺资金为850亿美元,与美国的比例超过2比1,与日本和英国等其他主要双边捐助国的比例甚至更大。
由于中国没有参与任何为保持捐助者海外发展融资活动透明度而建立的全球体系,中国在发展融资领域日益增长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笼罩在神秘之中。Joosse教授和她的合著者,包括Ammar Malik (AidData公共政策兼职讲师兼高级研究科学家)、Thai-Binh Elston (BA公共政策' 20)和张生,在题为“一带一路网络:金融经纪人的隐藏角色”的报告中揭开了非中国金融家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帷幕。
他们的工作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因为它使用了社会网络分析,这是Joosse教授教授给本科生和公共政策硕士学生的一种工具,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融资网络的结构。
特别是,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来寻找“一带一路”的非中国金融家,他们充当经纪人,或位于网络结构位置的参与者,使他们能够连接其他不相关的参与者群体。代理在此网络中很重要,因为能够连接到各种其他参与者的参与者所获得的信息好处。
该团队发现,该网络中排名前20位的经纪人中有66%是私人商业银行,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因为利润最大化的实体传统上并不是开发性金融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此外,前20名经纪人参与的项目的贷款承诺值比平均水平高出43%,通过银团贷款融资的可能性是平均水平的19倍。这些发现提供了证据,表明中国政府正转向更有融资能力、风险更高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