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团为W&M带来中国音乐的“语言”
周一,威廉玛丽学院的一群学生在孔子学院进行了一次独特的野餐。在享用纸盘披萨和精致瓷杯茶的同时,他们还欣赏了来自中国的音乐合奏团成员的表演,以及与该团体创始人的问答环节。
“音乐是美德的精华,”创始人Susan Cheng说。“孔子就是这么教的。”
作为尤厄尔系列音乐会的一部分,这个乐团本周末在威廉玛丽剧院演出。周日观看了该团体表演的学生,可以在周一孔子学院的午餐时间和下午晚些时候的研讨会上与该团体互动。周二,在安妮·拉斯穆森(Anne Rasmussen)的“音乐世界”课堂上,学生们与小组进行了最后一次互动,学习了更多关于“扬琴”和“筝”等乐器的知识,以及对中国音乐的文化和历史影响。此次乐团访问由孔子学院共同主办。
{{youtube:medium:left|kYzDWU7ieBM,来自中国的音乐合奏团在W&M的“音乐世界”课堂上表演}}
音乐系主任拉斯穆森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他们来到这里,让他们扩大我的教学曲目,了解一种非常重要、蓬勃发展的音乐,由于华人的散居,这种音乐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但在美国尤为重要。”
在周一中午的活动中,当学生们吃完午餐时,王国维和孙俪表演了传统的民间曲目《茉莉花》,贾莫·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使用了这首曲子。国维演奏的是一种类似小提琴的乐器“二胡”,而李演奏的是一种叫做“琵琶”的琵琶。
程解释了这两种乐器,注意到二胡上的蛇皮和它的附弓。她还指出,仪涵戴着塑料“假指甲”,用来保护手指不受琵琶钢弦的伤害。琵琶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琴弦来回拨动时发出的声音。
“这是一种非常扁平的乐器,但声音仍然很共鸣,”程说。
“中国音乐就像一种语言,”程说,并补充说,中国语言一开始就很有调性。她说,如果这些音调被夸大了,你最终会听到音乐。
“口语和音乐之间有非常接近的关系,”程说。
程指出,在1966年至197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府雇佣音乐家制作音乐作为宣传,因此,他们变得很有名,很受尊敬。
程说,尽管如今情况已经改变,但中国的许多年轻人仍在寻求音乐教育。虽然许多孩子演奏传统音乐,但较富裕的中国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昂贵的钢琴或小提琴等西方乐器课程。
中国的新音乐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程说。西方的和声一度与中国音乐格格不入,中国音乐传统上是在小变化的情况下一致演奏。然而,中国的音乐家已经开始吸收西方的和声,并将它们变成自己的,她说。
她指出,在中国演奏音乐的人也发生了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的大多数管弦乐队都是男性。如今,他们大多是女性。
“所有这些机会都为女性敞开了大门,”程说。
拉斯穆森说,她经常想办法利用通过尤厄尔系列音乐会来到校园的音乐家,让他们举办讲习班或在课堂上演讲。
在周二的“音乐世界”课堂上,程国伟和李与她一起演奏扬琴,王俊玲演奏古筝。
这个班之前已经学习了几周的中国音乐,但拉斯穆森说,她更喜欢从音乐家身上学习音乐,而不是从书本或电影中学习。
程解释了这四种乐器,拉斯穆森向全班展示了一些全球同类乐器,比如“qanun”——阿拉伯版的扬琴。该团体还演奏了一些精选曲目,展示了歌剧、新音乐和其他流派的例子。
当课程结束时,学生们能够近距离地检查乐器,并在合奏团离开之前向音乐家们提出几个问题,结束了在威廉玛丽学院忙碌而富有成效的几天。
拉斯穆森指出,这次访问使她能够庆祝威廉与玛丽学院的中国学生——其中三个是她的“音乐世界”班的学生。
也许就是这些学生中的一些人在威廉玛丽演奏下一场中国音乐会。
W&M孔子学院院长唐艳芳教授说:“来自中国的音乐团队的访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想法,让我们知道如何在W&M和当地社区扩大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欣赏。”“威廉玛丽中学的许多中国学生都是中国乐器的天才演奏家。孔子学院可以获得这些乐器,这样W&M的学生就可以组建自己的中国音乐合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