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Data新发布的价值8430亿美元的中国发展项目数据显示,“隐性债务”大幅增加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问题也显露出来
今天,威廉玛丽全球研究所(William & 玛丽’s Global research Institute)的国际发展研究佳博体育AidData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秘密海外发展融资项目的新发现。
该分析基于历时四年的庞大新数据集,其中特别关注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目前,美国及其盟友正在寻求通过2021年6月七国集团峰会上宣布的“重建更美好的世界”(B3W)倡议,为“一带一路”倡议寻找可行的替代方案。
AidData的报告《一带一路银行》对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进行了鸟瞰。它详细介绍了支出模式、债务水平和项目实施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如何变化的,利用了来自165个国家、价值8430亿美元的13427个项目的细粒度数据集的见解。
{{youtube:large|jjSg7pOoGXc, AidData中国发展项目新数据集}}
这些项目由300多家中国政府机构和国有实体提供资金。新的2.0全球中国开发性金融数据集涵盖了2000年至2017年批准、2000年至2021年实施的项目。这是同类数据集中最全面的。
“中国已经迅速确立了自己作为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首选出资人的地位,但其国际贷款和赠款活动仍处于保密状态,”AidData高级研究科学家、该报告的合著者阿马尔·a·马利克(Ammar a . Malik)说。中国政府不愿披露其海外发展融资组合的详细信息,这使得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难以客观地权衡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本和收益。这也给双边援助机构和多边开发银行带来了挑战,它们要决定如何与中国竞争——或者协调与合作——来解决全球关注的问题。”
发现
马利克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在“一带一路”之前的时代,中国和美国是海外消费的竞争对手。然而,中国现在的军费开支与美国和其他大国的比例超过了两倍。
在“一带一路”时代,中国平均每年在海外发展项目上花费850亿美元,而美国为370亿美元。“一带一路银行”表明,中国政府利用债务而非援助,在国际开发性金融市场确立了主导地位。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的贷款与赠款比例一直保持在31比1。
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China Eximbank)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在“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前引领了海外贷款的大规模扩张。然而,自2013年以来,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头五年里,它们的海外贷款活动增加了五倍。在“一带一路”时代,每年批准的“大型项目”(由价值5亿美元或更多的贷款提供资金)的数量也增加了两倍。
报告发现,随着中国为规模更大的项目提供融资并承担更高的信贷风险,中国也实施了更强有力的还款保障措施。在21世纪初,该国31%的海外贷款组合受益于信用保险、抵押品质押或第三方还款担保,但这一数字现在已接近60%。该报告的作者发现,当风险特别高时,抵押是北京方面“首选”的风险缓解工具:中国国有债权人向海外借款人发放的50笔最大贷款中,有40笔是抵押贷款。

另一个重要发现是,中国政府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贷款的条件,不如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DAC)和多边债权人提供的贷款慷慨。来自中国的典型贷款利率为4.2%,还款期不到10年。相比之下,来自德国、法国或日本等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DAC)贷款机构的典型贷款利率为1.1%,还款期为28年。
隐性债务的增加
该报告还记录了“一带一路”时代“隐性债务”的上升和主权债务的下降。在“一带一路”之前的时代,中国的大部分海外贷款都是针对主权借款人——中央政府机构。但此后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近70%的海外贷款现在直接流向了受援国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特殊目的机构、合资企业和私营部门机构。
这些债务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出现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然而,它们大多数受益于东道国政府的显性或隐性责任保护,这模糊了私人债务和公共债务之间的区别,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大的公共财政管理挑战。
中国的债务负担远远大于研究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或政府间组织,它们此前被认为负有监督责任。该报告的作者发现,目前有42个国家对中国的公共债务敞口超过了GDP的10%。他们还发现,在世界银行的债务人报告系统(DRS)中,这些债务被系统性地少报,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中央政府机构根本不是负责偿还的主要借款人。
AidData执行董事Brad Parks说:“这些未报告的债务价值约为3,850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隐性债务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
他和他的合著者发现,在“一带一路”之前,每年平均少报对中国的偿还债务为130亿美元,而在“一带一路”时代,这一数字为400亿美元。他们估计,各国政府平均少报了对中国的实际和潜在还款义务,少报的金额相当于其GDP的5.8%。帕克斯解释说,“管理这些隐性债务的挑战,与其说是政府知道他们将需要以已知的货币价值偿还未披露的对华债务,不如说是政府不知道他们未来可能需要或不需要偿还的对华债务的货币价值。”
实现问题
在威廉玛丽律师事务所130名研究助理的支持下,该报告的作者还发现了另一个重要发现:35%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组合遇到了重大的实施问题,如腐败丑闻、违反劳动法、环境危害和公众抗议,但在“一带一路”以外的中国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组合中,只有21%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与中国政府资助的“一带一路”以外的基础设施项目相比,“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时间也要长得多。与“一带一路”之前相比,北京方面在“一带一路”时代见证了更多项目暂停和取消。
AidData副主任、该报告的另一位合著者布鲁克·拉塞尔(Brooke Russell)表示:“由于腐败和定价过高的担忧,以及公众情绪的重大变化,东道国决策者正在搁置备受瞩目的‘一带一路’项目,这使得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变得困难。”“‘一带一路’参与国的‘买方后悔’是否会破坏中国全球基础设施倡议的长期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但很明显,北京需要解决东道国的担忧,以维持对‘一带一路’的支持。”
帕克斯说:“由于‘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和欧盟最近宣布的‘全球门户倡议’,中国将很快在全球基础设施融资市场面临更高水平的竞争。”“随着我们进入这个战略竞争的新时代,七国集团、中国和东道国的政策制定者依赖确凿的证据,而不是观点或猜测,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有关该报告及其方法的更多信息,请访问aiddata.org.